首页

搜索 繁体

卑鄙的圣人:曹操第10部大结局_第十八章(2 / 2)

两条大汉放声哀嚎,如虎啸牛吼一般,震得屋瓦直颤,群臣同情之余更感害怕,谁敢过去劝他们?所有人都斜眼瞅赵俨。赵俨咽了口唾沫——都知我性子好,和稀泥的差事全往我身上推。没办法,赵俨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凑,搀是搀不动的,只能在耳畔磨性子:“将军保重,大王还指望你们辅佐太子呢……”一句话未说完,又涌来一阵更哀惨的哭声——二将进来哭丧,其他人不服,大伙合力一撞,冲散亲兵鱼贯而入,殷署、王忠、刘若、贾信、朱盖、徐商、吕建、马遵、刘柱等一大帮将领全奔上堂来,霎时间哭喊声振聋发聩。

赵俨没法劝了,眼巴巴瞅着这帮大个子纵声恸哭,手足无措间又见后面追来一将,乃是中护军曹真。听闻噩耗曹真如五雷轰顶,义父待他情深怎能不悲?但他毕竟是曹丕死党,知道此时当求稳,故强压悲痛与众监军一同安抚众将,得知许多人跑到宫门要求吊祭,忙赶来劝阻。怎知群情难抑,大伙撞了进去,也只好跟进来。

曹真不进来还好,一进灵堂看见义父冰冷的尸身,再也矜持不住——想起义父养育之恩,抚养他长大、视若己出、给他富贵、让他当官,这份恩情比天高比海深!双膝一软瘫倒在地:“父王!您睁眼看看孩儿……看看孩儿啊!怎么这就走了……”才哭了两声,忽觉被人架住,矇眬泪眼抬头一看——陈群和司马懿。

曹真都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他俩拖进偏殿,继而拥进一帮老臣,七八双手齐下,扒去铠甲、换上孝袍、套上麻冠。陈群边给他系孝带边解释:“太子虽已继位却在邺城,总不能请王后出来跟这帮武夫打交道吧?现在你就是孝子,暂替太子主丧!”

曹真擦擦眼泪:“这行吗?”

陈矫拍着他肩膀给他打气:“你乃大王义子,合情合理。别光哭,你跟诸将熟识,劝他们回营守寨,得帮我们稳住大局啊!”

为了群臣更为了曹丕,曹真咬牙应允,由着大伙又搀又架,将他按到曹丕的虚位旁,陪着众将又号哭又叩头。司马懿搞定这边,猛一抬头见夏侯尚正伏在阶下抽泣不止,忙过去拉扯:“你不能哭!子丹留在这儿,你得回营安抚将士,快去快去!”夏侯尚强忍眼泪,踉踉跄跄往外走;司马懿眼珠一转,又道,“你把营里所有曹氏将领都打发过来。”

曹真身穿重孝替曹丕当孝子,赵俨为首的一帮人软语温存,总算勉强稳住局面。徐晃、朱灵声嘶力竭眼泪哭干,只得怆然而去,不过军中将校实在太多,来了一拨又一拨,外面还有一大帮,都是别着大刀片子的彪悍武夫,谁敢拦?司马懿的办法还真不错,现在最缺的就是本家,只要是姓曹的,即便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也扣下,不多时夏侯尚打发来十多位,都换上重孝陪哭,瞅着真像那么回事。曹瑜也被大伙驾弄着坐了上座,好歹是曹家老人,多少有点儿分量。

如此支应近两个时辰,总算没出乱子。陈矫站在堂口翘首观望:“方才来的都是将军、校尉,这会儿是军候、司马,我看差不多了。”群臣刚松口气,各觅坐榻想休息片刻,哪知屁股没落定忽闻外面隐约传来一阵杂音,似是金鼓之声!

不打仗何来金鼓之声?群臣又紧张了,没来得及打发人出去问,就见夏侯尚满面惊慌跑上堂来:“大事不妙,青……”谏议大夫贾逵一把捂住他嘴:“别声张,过来说。”这时候一哄一闹,叫众将听见就乱了!忙拽进偏殿,大伙都凑过来,夏侯尚才道:“青州部臧霸别军擅鸣金鼓拔营而去。”

青州沿海诸郡是臧霸、孙观等自治,军队也是私属部曲。老一辈人有感恩之心倒还犹可,新崭露头角的唐咨、蔡方等都不买朝廷账,不过是慑于曹操威严。洛阳这支别军是襄樊告急时从青州抽调的,非臧霸直接统领,这些青州兵见曹操已死,军中无人做主,再不拿朝廷当回事,自做主张卷铺盖回家啦!

群臣不禁惶恐——这支青州兵算不了什么,才三四千人,但影响太恶劣。曹操遗命吩咐得清楚,“将兵屯戍者,皆不得离屯部”,他们这是公然违抗命令,他们若能擅自撤兵,别人也敢撤,一哄而散怎么办?

贾逵蹙眉道:“大丧在殡,嗣王未立,此时当息事宁人,不妨任他们走,发道命令,就说江东孙权异动,是朝廷让他们走的,先稳住别的部队要紧。”孙资手底下真麻利,摊开笔墨立刻就写。

丁廙在后冷眼旁观,忽然灵机一动——曹丕一派求的是稳,我当求乱;若洛阳兵乱,鄢陵侯便可名正言顺整饬军马,那时兵权归于其手,曹丕又怎奈何?虽说兵变凶险,甚至可能祸国,为保日后无虞只能冒险一试啦!丁廙拿定主意,趁众人不备蹑手蹑脚绕至正堂,凑到卫将军曹瑜身边:“老将军,您还在这儿哭啊?出大事啦!”

“啊?!”曹瑜早就让群臣摆弄蒙了,已成惊弓之鸟。

丁廙危言耸听:“青州兵擅鸣金鼓而去,其他人马也蠢蠢欲动,恐怕要闹兵变。”

曹瑜立时慌了:“这可如何是好,如何是好?”

“八万带甲之士屯于城外,人心不齐终是大患。”丁廙抛出妙计,“当务之急须更换将领,把各部统帅都换成沛国人,最好是曹氏近臣,这才能同心同德转危为安。”这办法太险恶——更易将领是军中最敏感之事,何况居丧期间?徐晃、朱灵、殷署、贾信等虽非曹氏乡人,二十年效力疆场素有威望,曹操刚死就换掉他们,岂不是人走茶凉?士兵们能服吗?这简直是激他们生事。

曹瑜虽无才干,却是曹家长辈,这时任何举动都极有分量,不知不觉入了丁廙的圈套:“有道理……与大伙商量商量。”

“别商量了,现在除了您,谁敢做主?您老人家若袖手旁观,还指望谁?”丁廙说罢捅了捅跪在旁边的孔桂,“孔大人,您说是不是?”

孔桂自清早就跪在曹操尸身畔,眼睛都哭肿了,身为佞臣,曹操是他唯一靠山,故而没人比他更伤心,自觉难逃曹丕秋后算账,已是心灰意冷。这会儿见丁廙突然问自己,还挤眉弄眼的,脑筋一转已明其意;同情相成,同欲相趋,孔桂也觉这是扭转命运的机会,赶紧把平日能说会道的机灵劲儿拿出来,附和道:“不错,这事得抓紧办。您老是魏王叔父,这不光为稳住局面,还是给儿孙谋福。曹家后辈谁不叫您一声好听的?他们掌兵权还不感恩您老人家?”

“也对。”曹瑜鬼迷心窍,竟觉有理,“既然如此……”

话未说完就见陈矫怒气冲冲而来,劈脸喝问:“你等有何勾当?”刘肇盯着丁廙呢,这边一说话,那边就报告了。

曹瑜见陈矫大怒,吓了一跳,赶紧实话实说:“丁大人请求把各部将领都换成沛国同乡。”

陈矫乃性情中人,简直气疯了,手指丁廙骂道:“你这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!”

阴谋败露,丁廙索性撕破脸面反唇相讥:“陈季弼,你不过一介幕府长史,上蹿下跳一整天了,你等今日之举还是臣子所为吗?卫将军乃曹家长辈,此间之事理当由他做主。”

“不错!”孔桂也帮腔道,“此乃上下之分,魏国是曹氏之魏国,岂由你等说了算?曹氏之人掌兵才是万安之策。”曹瑜左顾右盼,也不知听谁的对。

陈矫气得浑身颤抖,正要撕破脸面大嚷大骂,忽听身后有个沉稳的声音道:“二位所言差矣。大王在世时曾有明训‘任天下之智力,以道御之,无所不可’。今远近一统,人怀效节,何必定用谯沛之人,而使诸将寒心?”

这番话四两拨千斤,还搬出曹操生前的话,孔桂顿时语塞,丁廙却还坚持:“我等身为臣子,无大王之才略,焉能萧规曹随?”

“哦?”那老臣又道,“丁大人张口闭口君臣道义,岂不闻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’?难道大行未僵,你就要撤换先王委派之将,这便是臣子所为?”一句话问得丁廙哑口无言,咬碎钢牙无济于事,只得悻悻地躲开了。

陈矫可解了气,回头一看——这位仗义相助的老臣竟是跟他斗了半辈子的老冤家徐宣!桓阶、贾逵、陈群等人也纷纷赶来,七嘴八舌都劝曹瑜不可妄为。曹瑜脑子都乱了,也不懂其中奥妙,只一个劲拱手作揖:“任凭诸公为之,全听你们的!”

群臣又逃过一劫,无不暗甩冷汗,徐宣建议:“青州兵此去,我等虽不问罪,只恐骚扰地方,不妨向东州诸郡追加指令,命沿途各地供给粮草,多加抚慰以安其心,待大事了结风平浪静,再与臧霸秋后算账。”

“好好好。”陈矫一把拉住他手,“徐宝坚,陈某人谢谢你!方才我若激愤动怒就糟了,多亏你相助!昔年得罪之处你多多原谅。”

徐宣不禁苦笑:“你我鸡吵鹅斗半辈子,其实不都为了公事吗?大义当前谈何恩怨,过去的是非……算了吧。”这对老冤家危急时刻终于殊途同归,一笑泯恩仇。

远不止他俩,其实日常钩心斗角之事多得很,但为了渡过难关、为了辅保太子,更为了天下不至于再乱,众老臣都将平素恩怨割舍,拧成一股绳。或许精诚所至,或许真是曹操在天保佑,乱哄哄的一天总算应付过来了,直至金乌西坠夜已更深,灵堂才安静下来,大伙全累垮了。首功莫过曹真,当了一天孝子,跪酸了膝盖、哭哑了嗓子。若曹丕在此,有君臣之别礼数可以简慢;曹真不过是义子将领,一天下来不知磕了几千个头,伏在义父尸旁昏昏睡去。夏侯尚里里外外跑了几十趟,早四仰八叉累倒在地;赵俨再会磨性子也已口干舌燥,还得弄张杌凳坐于门口,劝那帮嚷着要守夜的将领回营;陈矫、徐宣、桓阶等都是年近耳顺之人,实在打熬不住,到后面给王后请个安,挤在角落眯着。孙资和刘放却没睡,反而眼睁得大大的,两人回想日间之事都觉后怕,数不清草拟了多少文书命令,虽有群臣撑腰,但深究起来大半属“矫诏”,心跳“怦怦”哪还睡得着?

曹操足畔燃着长明灯,宦官亲兵时时添油,陈群和司马懿正在壮年精力尚佳,在灯前促膝夜谈——群臣大胆行事是出于公义,但对他俩而言其中还掺杂私心,曹丕继统他们前程似锦啊!

陈群感慨万千:“一日之间如隔一世,大王就这么走了。”

司马懿见旁人皆已入睡,苦笑道:“在世时整死无数人,死了也不省事,丢下这么个大麻烦。”

陈群双手加额:“幸而群臣同心。”

“你别忘了,鄢陵侯那关还没过呢?”司马懿微合二目,“今日如此,明日未知如何。人活在这世上,永远是走一步看一步。”

“我不这么看。”陈群凝望曹操尸身缓缓道,“走一步看一步,终非智者之道。且说大王虽英明一世,过失也不少。不论其残暴猜忌,单为政之道便有偏颇,乱世虽以兵立国,亦当有法度。大王一生法令皆不能长久,朝令夕改随心而为,又执法严酷,有仁爱之心疏少仁爱之举,有帝王之术却无帝王之姿,徒以威福定天下,岂能稳固?倘有个明确的军制,今日我等还会为城外武夫发愁吗?倘有森严的等级礼法,还会有这么多纷扰?日后太子继位若重用于我,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国家立法度,取士用人、官员考课皆要遵从,此亦不世之功!你说是不……”陈群自顾自说了半天,再一回头,司马懿早倚着殿柱睡着了。

陈群不禁莞尔——我真是呆子,曹丕继位八字还没一撇,祸福尚不可测,怎想这么长远?还是司马懿爽快,什么时候都睡得着。

其实陈群与司马懿虽同为名门之后,却非同类。陈群精于典籍、长于政务,司马懿老于世故、善于谋略,皆因曹丕之故连在一起。故司马懿能泰然自若,陈群却浮想甚多,时而担忧时而憧憬,时而又在畅想自己的不世之功。浑浑噩噩间不知过了多久,他仍无困意,索性起身舒展臂膀,却见外面天色朦胧转亮,手执油灯步出堂外细看——铜壶滴漏正在丑时二刻,再过半个时辰就五鼓天明了。

陈群紧了紧衣衫,吸了两口清冷的气息,精神更是大振,在荒草间踱了两圈,转身欲再入灵堂,忽听外院有奔跑之声,继而一个亲兵从黑暗中浮出:“西面斥候急报!”

陈群举着油灯的手不禁颤起来:“是何消息?”

“鄢陵侯得闻丧报日夜兼程,现距洛阳已不过二十里!”

呼啦啦一阵骚动,灵堂倦卧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——大事当前谁能睡

安稳?陈矫咳了两声,阴沉沉走了出来:“再探!”继而转身扫视众人,“想不到来得这么快……”后面的话藏着没说——来得越快越有问题!

司马懿不禁蹙眉:“也不知太子启程没有。去许都请天子诏书的人已经去了一日一夜,怎么还不归来?莫非天子不肯下诏?”

贾逵长叹一声:“是福不是祸,是祸躲不过。硬顶也要顶一下,这关早晚得过!”

陈矫手捻胡须沉吟半晌,忽然对曹真道:“有劳孝子,到后面请宦官将王后唤醒,没她老人家坐镇不行。”

卞后啼哭至夜也才休息不久,大半夜的折腾老人家合适吗?曹真觉得有些不便,想抗辩两句,却见几位老臣都以严厉的目光盯着自己,竟没敢吱声,低着头到后殿去了。

尘埃落定

阳光照耀着洛阳城,越发使这座旧城看起来破烂不堪。群臣平生第一次感觉早晨的阳光原来也这么令人目眩,固然因为他们昨夜没有睡好,却更因为鄢陵侯的铠甲是那么夺目!

曹彰赶来奔丧,当然不能穿鎏金铠甲,却换了一身亮银的。虽然披了孝袍,还在兜鍪上系了孝袋子,但在日光照射下还是熠熠生辉,加之他伟岸的身材、凝重的表情、身后相随的兵马,越发显得威风凛凛。当他驰马出现在城门前的那一刻,群臣的心都忐忑起来——他们商量了一个多时辰,可现在看来还是有点儿准备不足。

曹彰不是独自来的,他带了二百兵士,而且都是骑兵。虽说先前有令命其交出兵马,可他执意要留二百精锐做护卫,杜袭、夏侯儒也不敢同这位王子较真,原以为他赶到洛阳曹操势必将这二百人改派别部,哪知他还没到曹操就完了!

“臣等参见侯爷。”陈矫、辛毗为首的群臣向他行礼。

曹彰翻身下马,却并不搭言还礼。他仰望着斑驳的洛阳城,似乎在运气,这两天发生的事就像是梦,威武的父王这么突然就驾崩了,他到现在依旧觉得这一切不真实,他还没有勇气面对父亲的尸身。

可群臣有点儿着急了,因为附近屯驻的士兵认出了曹彰——这位银甲将军不就是平叛幽州、一征而服两夷的二王子吗?开始只是崇拜性的围观,进而有些将佐士兵凑前给曹彰行礼,甚至有人对他哭泣。武夫敬重用兵如神的将军,在昨天以前他们最敬重的就是他们的大王曹操,大王亲手缔造了曹军,身经百战、决胜千里、令出如山,大王是将中之将、军中之神!但现在大王驾崩了,就好似庙中缺了神像,谁能替代他的位置?在普通士卒看来,当然要一个同样善战的。现在真来了一个,而且是老军神的儿子,还有比他更合适的吗?

陈矫眼见士兵越聚越多,赶紧催促:“请侯爷入城。”

曹彰努力提了一口气:“走吧。”他说走不要紧,后面他的那些人和后来聚拢的士兵都跟上来。

群臣赶忙喝止:“士卒不得入城!”

如今没个正式做主的,曹彰成了他们主心骨,哪还在乎这帮文官的话?有个老兵噙着眼泪顶撞道:“我虽只是个伍长,但从军半辈子,跟着大王几度出兵放马?难道连见大王最后一面都不行?你们这些甩笔杆子的为何像防贼一样防我们?”此言一出群情激奋,有人倡议:“侯爷给我们做主,我们要随您一起拜祭大王!”

群臣心中急似火焚——这帮老粗不明此中利害,跟着瞎添乱!可秀才遇见兵,有理说不清,也没法跟他们解释。

初时曹彰沉寂在悲痛中,并未理会,继而见群情难抑,不知是他武人心性被意气感染,还是真的别有用心,竟凛然道:“好吧!我带你们一起拜祭父王!”

眼见众士卒涌过来,群臣心都快凉了,进去就木已成舟了。就在千钧一发之时,所有士兵又突然定住了,也不再闹了,全直勾勾望着城门处。陈矫回头一看——夏侯惇正由李珰之搀扶着站在城门口!

夏侯惇从病榻上挣扎了起来,连眼罩都没顾上戴,那狰狞的瞎眼就暴露在众人面前。士兵害怕了——谁不知道这位独眼将军是大王的心腹股肱?每逢大王不在军中都是由他坐纛,莫说普通士兵,曹仁、曹洪、张辽、徐晃那样的大将见了他也矮三分。

夏侯惇神色冷峻,默默扫视所有士兵,隔了半晌才放开喉咙道:“大王遗令,所有兵将不得擅离本屯。违令者——斩!”只这一句就管用,那些士兵竟似退潮一般散了。军中靠的是资历和威信,夏侯惇无人可及的威望压倒了一切。

“你的兵也不能进去。”夏侯惇又望向曹彰,“你母后和诸多女眷都在里面,带这么多兵痞子进去不是胡闹吗?”他是实在亲戚,瞅着曹彰长大的,用不着跟晚辈讲什么虚礼。

曹彰叹口气:“亲兵总可以吧?”

这次夏侯惇不能再阻拦了,只是颇为沉重地嘱咐道:“听你爹娘的话,要当孝顺儿子。”

也不知曹彰听没听懂此言深意,带着十名亲兵擦肩而过;群臣也赶紧跟上。夏侯惇却没动,眼瞅着众人走远,倏然歪倒在李珰之怀里——他病势已很严重,是亲兵用平板车推来的。虽知进了城必还要生出变故,却也无力支应,只能帮到这儿了。

曹彰边走边回忆父亲往昔的英雄威武,方才人多地方尚能矜持,这会儿却再难抑制,刚过杨安殿已热泪盈眶,不禁加快脚步,几乎奔跑着过了复道,三两步抢上殡殿。但见父亲头顶十二旒王冠、身披玄色蜀锦吉服、足蹬玉带朱履、腰系青釭宝剑,面色温润、神态安详、鬓角胡须修得整整齐齐、嘴角略歪涂抹朱砂以作掩饰——还是那么庄严、还是那么端正,就是那口气儿没啦!

“父王啊……”曹彰伏尸恸哭,“孩儿来晚了……您睁眼看看儿啊!孩儿没辜负您,我在长安练兵……我还派细作搜集了许多蜀中的军报,都给您带来了,您看看啊……我再也不招惹您生气了……孩儿辅佐您打天下、给您当开路先锋……为什么您这就走了?为什么!呜呜呜……孩儿来晚了……”

他是来晚了,而且不止今天来晚了,对于他而言一切都来得太晚了!家中若有三个孩子,老二往往是最不受待见的。父母对于老大是器重,对于最小的是溺爱,上下够不着的老二总是被忽略。而他恰恰是卞氏第二子,就处在这位置。加之他少时不爱读书不受曹操喜爱,建安十六年初封诸子,曹丕身为嫡长子、五官中郎将是不能封的,按理就该封二子,但曹操偏偏绕过他封老三曹植;后来最小的弟弟曹幹出世,一落草即被封侯,可他快三十岁了还是白身。他原本没希望,也不抱希望,只把梦想寄托在沙场上,直到幽州平叛……那真是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,当他听到将士们真心的称颂、看到父亲嘉许的目光,才发现自己错了。他内心渴望的远不止是做卫青、霍去病那样的将军!可是晚了,连曹植都已败北,虽然曹操最后两年对他倾心,甚至有些溺爱,但他充其量也只能算个重要的局外人——他晚了将近十年!

曹彰哭得昏天黑地,群臣也听得凄然。但这么看着也不是事儿,辛毗乍着胆子凑上前,一语双关地劝道:“侯爷节哀,切莫哭坏身子,不然先王在天有灵也不会安心的。”

哭声戛然而止——先王?!称先王必有今王!曹彰强忍泪水抬起头,这才发现父亲脚边设有一张几案,军报文书、兵符令箭整整齐齐摆在那里,更关键的是这个座位是空的,只曹真侍立在侧。

若曹丕在此自无话可说,但现在继统的不过是张空位子。曹彰生性好勇争强,又自恃立有大功不忿兄长,此刻实在难抑非分之想。昔年小白抢位掌齐国、刘邦窃符令韩信,千古机遇一瞬而熄,至尊之位近在眼前,焉能错失良机?他虽鲁莽却也粗中有细,暗暗思忖——此刻绝不能问起由谁继统,群臣一说可就把话坐实了;也不能见母后,若母亲恪守礼法公开表态支持大哥,事情就不好办了……他冷冷地环视在场诸臣,大家却纷纷低头回避他目光。见此情形曹彰提了提胆子,绕至几案前,试探着坐下来。

陈矫见他擅坐大王之位便欲阻拦,司马懿却暗暗拉他衣袖,朗声道:“这也好,洛阳并无大王至亲,侯爷既来此理应暂代太子主丧。”司马懿故意把“暂代”二字说得响亮。

曹彰却无心与他罗唣,仔细审视桌上诸物,发现了毛病——印玺不在,魏王印、丞相印、冀州牧印一块都不在。没有印玺什么令也发不出!

他猛然抬头,逼视着群臣:“父王印玺何在?”

要来硬的了!大家的心立刻提到嗓子眼。陈矫早料到他不死心,已将印玺尽数藏匿,但这也只是掩耳盗铃的把戏,曹彰硬生生索要,如何应对?缄口不答总不是办法,赵俨强打精神往上凑了两步,满脸堆笑道:“侯爷不可莽撞,国家事非同儿戏。为臣守节,为弟当悌,须知‘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’,‘勇则害上,不登明堂’。自古……”司马懿在后面听得直着急——这是个愣头青,没读过什么书,你跟他讲《春秋》《诗经》那些道理管什么用啊?

果不其然,曹彰理都不理赵俨,再次喝问:“父王印玺何在?”同时外面他那十余名亲兵也上跨一步,凑到殿门口——这帮小子跟随他多年,无论日常行猎还是讨伐乌丸,时刻不离左右,奴随主性也是无法无天惯了的。

眼见软的不行,谏议大夫贾逵站了出来。他在众官员中是最强硬的,当年直谏触怒曹操,曾被关进大牢。今天又把勇气拿出来,抱拳拱手道:“太子在邺,国有储副。先王玺绶,非君侯所宜问也!”这就便挑明了硬顶。

曹彰冷冷一笑,反唇道:“我身为王子尚不可问,尔等身为臣子私藏印玺又是何居心?”这话甚是厉害。

贾逵直言相告:“大王驾崩军中无主,藏玉于匣乃防图谋不轨之人。为保社稷,权宜之计耳!”

曹彰丝毫不让:“把印取来,我与诸公共保社稷。”

群臣面面相觑,“共保社稷”是如何的保法?曹彰立过军功素被士卒所亲,倘若由他执掌三军,必有人跳出来拥立他为国君。曹丕又岂能善罢甘休?目前曹丕尚握有河北之地,军中也有势力,曹魏必将蹈向兄弟相争毁灭之路,袁家的前车之鉴还不够惨烈吗?

贾逵这次再无言可答,只能咬紧牙关摇了摇头。

“数万大军焉能无主,我且执掌一时!”曹彰口气越发强硬,似不容回绝,门口的亲兵也越发向前——群臣再不答应,恐怕他们就要动手抢了。

话说到这份上彻底僵住,所有人的汗都下来了。大家先是以期盼的眼神瞅向曹瑜,可这位叔公实在拿不出长辈威严,吓得连连倒退;继而又看曹真,但干儿子再亲也是干儿子,怎能与魏王亲生子抗衡?早向卞后禀报过了,可她就是不出来,这老太太若一时糊涂,非要一碗水端平,放着俩儿子的事不管就坏了!后面那么多女眷又不能硬往里闯,怎么办?十余亲兵杀气腾腾,而许褚也领着兵在外面,这要是真动起刀来,灵堂就变战场啦!曹操死后名誉事小,谁敢去伤王子?若真伤了王子谁担得起罪名?况乎还有丁廙、孔桂等徒在偏殿伺候,巴不得他们出乱子。这件事善了不得……

曹彰已渐渐失去耐性,索性厉声恫吓:“把印玺交出来!”

“好!父王尸骨未寒便来夺玺,好个孝顺儿子!”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打破了僵局。

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做仗马之鸣?众人皆是一惊,只见从幔帐后转出一老者,个子不高身材瘦小,头缠白布身披重孝,六旬左右花白胡须,站在那横眉立目咬牙切齿,狠狠瞪着曹彰——正是国舅卞秉!

曹彰不禁皱眉。娘亲舅大,况且卞秉素常很疼他,曹彰跟谁都能不讲理,跟亲舅舅怎么闹?只得抱拳施礼:“原来是舅父,孩儿……”

“你还认得我?荣幸荣幸!”卞秉不容他话说完,劈头盖脸数落道,“我还以为你小子领了兵、打了仗、当了将军,就谁都不认了呢!睁眼瞧瞧,大家都累成什么样了?陈公、辛公还有徐郡将他们……都一把年纪的人了,自从你父倒头忙上忙下跑里跑外,谁喘过一口闲气?外面还八万军兵呢,若非列公老成谋国稳住大局,这会儿早他妈乱了!”群臣一凛——道理不假,可怎么在殡殿上骂街?但他是国舅,谁也不敢挑眼,反倒希望他慑住曹彰。

“孩儿我……”

“你什么?你还有理了!进得城来不向大家道声辛苦,也不给你娘问安,反倒横挑鼻子竖挑眼,你好大气派啊!”卞秉把腰一掐,“还敢要印玺?你他妈配摸那玩意么?”

“孩儿不过权掌一时。”曹彰总算插进一句。

“呸!当老子是三岁孩童?明白告诉你,家有长子,国有储君,你爹传位之意已明,没你的份!”

曹彰再也耐不住激动的心绪,失声咆哮道:“没我的份!没我的份!从小到大什么好事都轮不到我!可我哪里不如大哥?是我打败了乌丸叛军、拯救了魏国!驰骋天下扫荡吴蜀,他十个曹子桓也不及我!父王以武略定国,岂是子桓那等唯唯诺诺、中庸之才所能承继?平定天下靠的是勇武!”

卞秉比他咆哮的声音还高:“对!靠勇武!当初公孙瓒、吕布都这么想的,现在他们在哪儿呢?你小子知道天高地厚吗?你读过几本书?普天下地方官你认识几个?你知道淮南、关中有多少屯民吗?你知道每年国家花多少粮秣养活兵马?你知道列侯封邑共是多少吗?你知道扩建邺城耗费多少民脂民膏吗?”

这一连串问题把曹彰难住了,口中讷讷:“我、我……”

“你什么都不知,就知道打仗!”卞秉又一指门口亲兵,“好啊!还带着兵来的。真好!我都替你爹高兴。多亏他咽气早,若不然你们是不是要重演古人之事,来一次沙丘宫饿死赵武灵王啊?”这句话太厉害,简直是把谋反的罪名硬扣到他们头上。那十几个亲兵胆子再大也吓怂了,赶紧退至阶下。

曹彰的锐气已然被压下去了,只顾着分辩:“我不是此意!不是此意!”

卞秉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,抢步上前,指着他鼻子破口大骂:“那你什么意思?你要印玺做什么?马槽子改棺材,你他妈也算成人了。全仗着老爹有势力,娶个体面的媳妇,在军中混两年,你就眼珠子长头顶上啦!我打心眼里纳闷,龙生九种,种种不同,怎么我姐姐养下你这么个不义种呢!当初让你娶孙权族妹,就他妈没打算记你这本账!如今你不是要争位么?先杀舅舅我,再一剑把你娘也宰啦!把你那帮兄弟都杀光,方显你曹家的德行!光宗耀祖给你爹露脸……”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,尽是难以入耳的咒骂之辞,莫说帝王家,民间闹丧也不过如此了。群臣看得呆若木鸡——谁能想到这位平日里深居简出的国舅竟有这般伶俐口齿?倚老卖老大耍大闹,真如疯魔一般!

曹彰被他骂得体似筛糠,再看左右群臣也不拦阻,顿觉自己颜面扫地,情急之下手按剑柄,却哆哆嗦嗦怎么也抽不出,毕竟面前站的是素来疼爱自己的舅舅啊!

卞秉三两步走到他近前,虽愈加咄咄逼人,却已眼含热泪:“小畜生,你不是要干大事吗?来!一剑杀了舅舅!你小时候在我怀里撒过尿,骑着我脖子拉过屎,舅舅最疼你。你把我杀了,我绝不恨你。我死了倒安心,也就看不见你们手足相残啦!”说着他扭头望向曹操的尸身,“姐丈,你历经百战才打下这片江山,想不到却要步袁绍之后尘……你睁眼瞧瞧这帮不肖子孙吧!”

曹彰便是铁石心肠闻听此言也软了,手上一松,佩剑锵然落地;却觉满心委屈无处去诉,一生抱负无所施展。无可发泄之际忽见后殿幔帐一动,卞后满面泪痕由侍女搀扶着走出来:“我的儿……”

曹彰总算见到亲人了,“母后”二字都不称了,“噗通”跪倒,大叫一声:“娘!”以膝代步爬到母亲身边,一头扎进她怀里,母子俩抱头痛哭。

卞后紧紧抱住儿子,呜咽道:“舅舅骂你是怕你年轻做蠢事,这也是你爹的苦心啊!”

“孩儿委屈……”曹彰泣不成声

“娘疼你、爱你,但你爹的位子只能传你大哥,这也是为了曹魏基业长治久安啊……听你爹的话吧……”

曹彰见母亲都这么说,还有什么希望?唯有号啕大哭。群臣赶忙跪地劝慰,卞后强挣着抹去眼泪,语重心长道:“列公皆我朝股肱,请你们替哀家拟一道懿旨,即刻立太子丕为王,万无更变!”众臣都一愣——太后的心情可以理解,身为三个儿子的母亲,再不愿看他们兄弟相争。但太后立新王合规矩吗?倘若死的是她儿子,又乏嗣无后,她要立谁还勉强说得算。现在先王驾崩,岂能由她做主?群臣明知这不合规矩,却也不点破,硬是把这道不合法的懿旨发了,至少它能给曹丕加一道保障。

眼往她母子哭哭啼啼入后殿,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放下。卞秉全身气力都耗光了,立时瘫倒在地,抚着曹操庄严的尸身:“姐丈啊姐丈,这等主意亏你想得出来,你交我的这是什么差事啊……”

一场风波总算过去,两天后太子曹丕总算到达洛阳。城内群臣及城外众将恭敬迎候,如众星捧月般将其接入宫中。他如此端庄、如此圣洁,虽然重孝在身,依旧难掩他的高贵气派。他是最后胜利者!

曹丕向群臣道乏、给母后问安,然后跪在父亲尸身前哭泣起来,他每个动作、每句言语甚至每声呜咽都那么矜持有度、恰到好处。而那一刻曹彰害怕了,他骤然想起兄长十年来为争夺王位施展的手段,想起兄长平素为人秉性。曹彰的心紧紧地被恐惧攫住——为社稷安定他最终放手了,但他毕竟曾经争过,问玺之事不可能掩盖,今后这位“温文尔雅”的大哥会如何对待他呢?

曹彰慌了,他悄悄凑到默默垂泪的三弟身边,低声道:“父王临终召我,乃是嘱我辅你为主。”他还抱有一丝幻想,如果兄弟合力尚可与大哥一争,故而编了句谎话拉拢三弟,甚至幻想或许还会有曹彪等其他兄弟站过来帮忙。

曹植却仿佛对这一切失去兴趣,只是颓然摇头道:“大事定矣,无可再争。即便可争,不见袁家败亡之事乎?”

不知曹丕是不是听到了两人的悄悄话,竟倏然止住哭声,朝随军的群臣做了个手势。只见御史大夫华歆双手捧着一份明黄的绢帛走出人群:“天子诏书在此。”群臣顾不得诧异尽数跪倒。华歆清清喉咙,展开诏书高声朗读:

昔皇天授乃显考以翼我皇家,遂攘除群凶,拓定九州,弘功茂绩,光于宇宙,朕用垂拱负扆二十有余载。天不慭遗一老,永保余一人,早世潜神,哀悼伤切。丕奕世宣明,宜秉文武,绍熙前绪。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,授丕丞相印绶、魏王玺绂,领冀州牧。方今外有遗虏,遐夷未宾,旗鼓犹在边境,干戈不得韬刃,斯乃播扬洪烈,立功垂名之秋也。岂得脩谅闇之礼,究曾、闵之志哉?其敬服朕命,抑弭忧怀,旁祗厥绪,时亮庶功,以称朕意。

魏国名分上毕竟还是汉室封国,这道诏书比曹操遗令、太后懿旨都要权威,彻底明确了曹丕继统的合法性。众文武赶忙表态:“遵命。臣等愿从大王之命。”此时这“大王”二字用在曹丕身上已当之无愧,再无人能质疑他的权威!

司马懿大奇,甚至有点儿怀疑这天子诏书的真实。他举目四顾,赫然发现多日不见的董昭也在随曹丕来的队伍里,立刻豁然——大王早有筹谋!原来董昭去了许都,在大王未死之前就威逼天子写好诏书了,接到死讯根本不用管洛阳的事,直奔邺城方向,与曹丕半路相遇就把诏书传达了。洛阳表面密雨惊风,其实是虚的,许都发出的诏书才是实;就在他事先安排的卞秉痛骂曹彰之际,其实曹丕早已经接到诏书、名正言顺当上魏王了。怪不得大王临终时对太子如何继位只字不提,怪不得他还有心情与姬妾深情作别。原来一切都他算计之中!

群臣的哭声再次响起,却不似先前那么悲怆,隆隆的、低低的,仿佛只是为曹丕的哭泣稍作陪衬,甚至有点儿敷衍的意味。此时此刻再没人诚心追悼先王,躺在那里的只是一具失去灵魂的臭皮囊,所有人思忖的都是明天……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